|
|
拜亭疊斗式構架
拜亭為捲棚頂,支撐屋頂則用疊斗式構架,整個構架採用兩支通梁。從下面往上來看,通樑下之木構件為「通橢」,再上來是大通梁,大通梁的兩邊置趖瓜形的坐斗,趖瓜上面出斗栱、雞舌,雞舌頂住檁子。大通上方之通梁是為二通,二通上面置兩個趖瓜形的,同樣的,趖瓜坐斗上面出斗栱、雞舌,雞舌頂住屋頂最上面的檁子。兩組疊斗間,即檁與檁之間的下面有實心的彎月形實木構件,稱為「束仔」,或叫做「月樑」。 |
|
|
|
龍形雀替
正殿龍柱與樑枋交界處的龍形雀替。「龍」是中國人創造出來的神聖靈獸,據說黃帝是由龍變成,歷代帝王多自託為龍的轉世,中國人自稱為龍的傳人。
元朝以後並規定只有皇帝才能使用五爪金龍圖樣,臣子及民間寺廟只能有三或四爪,稱為「蟒」。 |
|
|
|
鳳凰雀替
正殿前點金柱與樑枋交界處作鳳鳳雀替。鳳凰和龍一樣,都是中國人自創的靈獸。又相傳:「雄曰鳳,雌曰凰,其雛曰鸑鷟。」然中國人向來以龍象徵男性、鳳凰象徵女性。
|
|
|
|
飛天大力士夯大杉
拜亭與正殿之間的樑枋上面,南北兩邊各雕刻著一位長翅膀的大力士雙手撐住屋頂的木杉。
臺灣廟宇常見「戇番夯廟角」、「戇番夯大杉」的造型,但這些戇番並沒有長翅膀,像碧雲寺這種長了翅膀,袒胸露肚的「飛天大力士」抬大杉的造型倒罕見,因此名為「飛天大力士夯大杉」。
|
|
|
|
下桌木雕
廟宇神龕前面通常會有一張長方形的「案桌」,接著一道容一人走動的小通巷,再向外是「頂桌」,再來「下桌」,頂桌和下桌合稱「頂下棹」,下桌前面擺拜墊供信徒跪拜。
頂下棹乃至於案桌傳統為木造,表面雕飾精美,尤其下桌的正面,由於正統祭拜的信徒,所以特別講究,通常彩繪或雕刻龍形圖案。四周飾以各種花草鳥獸。龍頭居正中央,給人一股莊嚴肅穆的感覺。
|
|
|
|
花罩
佛龕前的「花罩」木雕精美,以龍形透雕為主,頂額中央雕刻著一條龍,兩側亦雕刻著大大小小多條龍,形成一組「群龍朝觀音」的花罩。
|
|
|
|
格扇
佛龕兩側為木造「格扇」。格扇最下面的素面板稱「裙板」,再上來施淺雕的是「腰華格」,最往上面施花鳥淺雕的是「格心」,最上面施淺雕的是「?環板」。
傳統建築中,格扇的裙板通常為素面,腰華板和?環板施淺雕或線雕,格心部份用「櫺子」或施透雕。
|
|
|
|
門戶彩繪
傳統的建築門戶表面經常施以彩繪,尤其彩繪門神,而民宅以及寺廟的側門常見花鳥、博古、吉祥物、書卷、蔬果‥‥之類的彩繪圖案,並寫上一些祈福、勵志等詞句。
碧雲寺正殿後面有兩個門,南邊的門彩繪書卷及葫蘆,題字「慈心民和樂」;北邊則題字「濟世國順昌」。
|
|
|